半岛体育官方网站:浅谈廉政文化之于国企建设的意义
来源:店垭管理所 作者:袁冬 发布时间:2023年03月22日 22:15:57
我国古代有着丰富的廉政文化,形成了淡泊明志、廉洁奉公、刚正无私等廉政理念。在传统文化中,廉被认为是官德的基本规范,清廉被认为是从政的最高境界,廉甚至被提升到立国之维和为政之本的高度。传统廉政文化认为,廉则正,廉则明,廉生威,廉政才能勤政,唯俭可以养廉,正确的义利观是廉政的思想基。应该将自律和他律结合起来。这些廉政思想中有很多可资借鉴的成分,是廉政文化建设的宝贵资源。
一、廉为政本:廉政的内涵和意义
在传统文化中,廉是中国传统官德的一个基本规范,清廉又被认为是从政为官者追求的一种境界。清者,不浊也,清白而高洁;廉者,不贪也,寡欲清心。廉为国之本,清为政之根。早在上古时代,廉洁就被提升到立国之维和为政之本的高度。春秋时期齐相管仲把“廉”奉为国家的“四维”之一:“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周礼》中有所谓“六廉”,“六廉”的核心是清廉或廉洁。廉政文化建设受到了不少诸侯国执政者的重视。
“公生明,廉生威”,只有公正才能明辨是非,坚忍贪欲,坚守清廉,两袖清风,始能正气凛然,令人敬畏。廉洁是公正的基。抻匏讲拍芗岢衷,秉公办事,刚正执法,不徇私情。人有贪心,则心有私欲,做事就不能坚持公道,就会因私废公。如不能洁身自重,以权谋私,贪赃枉法,节操失守,在大是大非面前就挺不直腰杆。治国先治吏,治吏先治廉。三国时的诸葛亮说:“赏以兴功,罚以禁奸。”对下属进行赏罚,就要让下属信服,要有领导的威严,而威严来自于自己的廉洁公正。明代的曹端说:“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公则民不敢慢,廉则吏不敢欺。”廉是一身正气,干部清廉无私,威严自生,吏不敢慢。干部的清廉也会对下属的贪污腐败具有一定震慑作用。
廉政的最终目的是勤政,勤政的根本是为百姓造福。古代民本思想中所包含的施行仁政、顺应民心、勤政爱民等内容渗透到政治文化之中,成为廉政文化的重要内容。勤政、廉政、能政三者紧密联系,廉政是前提,勤政是保证,能政是关键。只有廉政才能勤政,没有廉政,总想着以权谋私、损公肥私、假公济私,不可能克己奉公,也就谈不上勤政。离开了勤政、廉政,就没有能政可言。庸与贪常常紧密联系,贪官常因利益纠葛而变庸,也就是所谓的利令智昏。有正确的人生目标,才能自觉地抗御腐败诱惑,才能廉洁奉公,勤政为国为民。
二、义利之辨:廉政的思想基础
义与利是中国传统哲学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义利观是廉政建设的重要课题。《论语?宪问》中说:“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见利思义并不是一味反对利,而是指见到利应该想一想符不符合道义,该取的可以。桓萌〉牟挥菸河,先义后利,亦即孔子说的“义然后。瞬谎崞淙 。每个人都有追求正当利益的权利,但“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不能为了利益牺牲原则,不能为了富贵突破底线。
义利之辨是廉政的思想基础。义利观混乱是古代很多官员底线失守、贪腐堕落的根本原因。义利观发生扭曲,就会变成金钱的奴隶,把权力当成敛财捞钱的工具,贪得无厌。只有树立正确的义利观,摆正义与利的关系,才能抵御私利的诱惑,才能有“计利当计天下利,求名应求万世名”的胸襟,才能有“苟利国家生死以”的勇气,在大义与私利的矛盾面前,始终遵循义在利先的理念,将有利民族国家的大义放在首位。官员要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能够做到“重利不足以变其心”。
三.国有企业廉政文化建设存在的不足和须解决的问题
近年来,国有企业对于廉政文化建设工作虽然逐年在重视,但在廉政文化建设的力度、深度和广度上都不尽相同,显现出以下不足和需要解决的问题:
1、对廉政文化建设认识不足
一些企业领导和职工认为企业廉政文化建设是纪检监察部门的事,是对党员干部的一种教育和约束,和普通职工没有多大关系,这种观念认识不全面,存在一定的弊端和片面性,最重要的是很容易导致企业廉政文化建设出现单打独斗和“断层化”,从而削弱了企业廉政文化在职工中的渗透力。其实,企业廉政文化建设不仅仅是党员干部的事,和普通员工也有着深层次的关系,普通员工是企业的主人翁,国有企业更甚。
2、廉政文化建设范畴狭窄
有廉政文化建设是一项长远而艰巨的任务,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更不是依靠党员干部就能搞好。廉政文化建设是大事,应该把它物化成一种看得见、摸得着的工作,从不同的渠道获取更多的正反面教材,来教育和武装自己的头脑,净化自己的思想,在利益面前做到: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抵得住诱惑,顶得住压力,抗得住打击,经得住考验。
3、宣传方式和内容比较单一
企业廉政文化的核心是宣传企业的发展和企业的经营理念。但实际上一些企业宣传方式和内容比较单一,还停留在传统的出出宣传栏,张贴一些宣传标语、宣传画,或组织一些宣传学习活动,没有将企业的发展和经营理念很好地融入廉政文化建设之中,也没有将廉政文化贯穿于生产经营的每个环节,去真正挖掘企业的宣传核心和宣传载体,在宣传形式上也没有很好地与现代化的宣传手段相结合,更没有调动起干部职工参与的积极性,没有真正发挥其对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
四、加强国有企业廉政文化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结合近年来工作实践,总体而言,要加强企业廉政文化建设,就要建立起长效机制,形成廉政文化建设的整体合力。
1、提高认识、紧贴实际
企业廉政文化是企业的精神财富,其建设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企业发展的优良与否,一个廉政文化高度优良的团队往往能积极的影响每一个成员,继而带动企业的发展,最终带来丰硕的企业发展成果。但是廉政文化又是一个长期的形成过程,需要耐心、持久的精心培育和打造,因此,只有把廉政文化纳入企业文化建设的总体规划,放在企业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倡廉的重点任务中来抓,才能真真正正提高企业廉政文化建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思想重视、身体力行
这是廉政文化建设的关键所在。党员干部应发挥示范带头作用,带动整个干部队伍形成良好风气。企业领导除了紧抓生产任务、工作质量之外,还应该身体力行的担负起弘扬正气的带头人,在廉政文化建设方面尤其应该做好表率作用,一言一行,都应该以一个合格的干部为标准,决不能在利益面前放松对自己的约束,决不能因为自己的一己私欲,破坏了党的良好形象,降低了在群众心目中的威信。所以,没有领导的充分重视,廉政文化建设工作就难以推进,难以取得实效,没有党员干部以身作则做表率,廉政文化建设就缺乏一定的感召力和凝聚力。
3、齐管共建、形成“合力”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反腐倡廉道路任重道远,除了党员干部廉洁自律之外,纪检监察部门要协调组织好廉政文化的建设,公司上上下下,明确分工,形成整体合力,把一切腐败思想的火苗扑灭在萌芽状态。同时,要通过深入查办和切实解决作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促使党员、干部真正做到为民务实清廉,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带领职工群众把企业建设好、发展好。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构建一个齐管共建的良好格局。
4、注重实效,服务中心
廉政文化属于文化范畴,在实际生活中是无形的,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廉政文化的推行,除了纪检部门的广泛宣传与监督外,企业上下都要形成共识,共同重视,积极营造廉洁的工作氛围,以健康向上的廉政文化充实职工的精神世界,将企业廉政文化建设的成果实实在在体现在企业的健康发展与企业业绩的提升上,发挥廉政文化的带动作用,切实起到保驾护航作用。
总而言之,廉政文化建设是企业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有效载体,应该在不断总结和提炼自身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学习和借鉴其他企业好的做法和先进经验,并结合自身企业发展过程的不同阶段,赋予廉政文化建设更多的内涵、更新的形式和更严的工作要求,从而使廉政文化建设工作不断创新、深化、提高,从而为企业发展营造更加廉洁和谐的工作环境。
- 上一篇:你好,三月
- 下一篇:《不抱怨的世界》读后感
半岛体育官方网站:友情链接: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
湖北交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湖北省纪委监委
高速公路网站